不教而杀的成语故事


不教而杀

拼音bù jiào ér shā

基本解释教:教育;杀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尧曰》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。”


不教而杀的典故

春秋时期,56岁的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,他上任时颁布了三大法令,实行实价买卖,男女分道而行,款待外国人。当时少正卯出来反对被抓,手下问孔子杀不杀,孔子一向推行“仁政”,主张教育,认为“不教而杀谓之虐。” 就把他抓入牢中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教而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鸣锣开道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鸣锣开道的。”
炉火纯青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到了现在,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,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。”
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
无妄之灾 《周易 无妄》:“六三,无妄之灾。或系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灾。”
以权谋私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
稳操胜券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传》:“且虞卿操其两权,事成,操右券以责。”
暴取豪夺 宋 苏轼《策断上》:“国用不足,则加赋于民,加赋而不已,则凡暴取豪夺之法,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。”
供不应求 《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》:“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,每天生产一至二吨,供不应求。”
节哀顺变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丧礼,哀戚之至也;节哀,顺变也。君子念始之者也。”
目不斜视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都是目不斜视,俯首而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