慷慨就义的成语故事


慷慨就义

拼音kāng kǎi jiù yì

基本解释慷慨:意气昂扬。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。

出处明 朱鼎《玉镜台记 王敦反》:“大丈夫当慷慨赴义,何用悲为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慷慨就义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慷慨就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一丝不苟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上司访知,见世叔一丝不苟,升迁就在指日。”
日甚一日 《新唐书 独孤及传》:“陛下岂迟疑于改作,逡巡于旧贯,使大议有所壅,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?”
空空荡荡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。”
一拥而上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每人手提只小箱子,在人堆里等车,时时刻刻鼓励自己,不要畏缩,第一辆新车来了,大家一拥而上。”
乌合之众 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
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 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
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”
今来古往 唐·崔珏《道林寺》诗:“今来古往人满地,劳生未了归丘墟。”
成竹在胸 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。”